![]() |
你真的会表扬孩子吗?这样表扬能让孩子越挫越勇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2018-05-07 |
为了让孩子轻松、愉快地成长,很多家长会对孩子采取“表扬式教育”,并认为这样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自尊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但事实上,表扬也要讲究方法,如果表扬方法不当,反而会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那么,家长应该如何表扬孩子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家长的教育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心智模式,其中,心智模式是一种思维定势,对个体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具有指导作用。表扬是一种很重要的教育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表扬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表扬得当,会使孩子形成成长型心智模式,这样的孩子勇敢、坚韧,遇到困难勇于挑战、不轻易放弃;如果表扬方式不当,会使孩子形成固定型心智模式,这样的孩子可能形成软弱、胆怯的性格,遇到问题往往选择逃避。
在各种励志文章或“心灵鸡汤”中,典型的励志人物往往不轻易服输、越挫越勇,而这正是成长型心智模式的表现。那么,家长到底应该如何表扬孩子,才有利于孩子形成成长型心智模式呢?这里向大家提出以下3点建议:
1、表扬努力,而非天赋。举例而言,孩子在某次数学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如果家长表扬孩子“你真聪明”,那么就会给孩子带来一种暗示,让孩子感觉“要想继续得到家长的表扬,就要表现得更聪明”,但聪明、天赋等很难通过单一、短期的某种行为得到改善,于是孩子常常会觉得手足无措,有的孩子甚至会产生某些不真实、不必要的优越感;如果家长表扬孩子“你真的非常努力”,那么孩子就会认为“家长更看重自己的努力”,所以为了得到家长的表扬,孩子会继续保持努力、勤奋的习惯。
2、表扬过程,而非结果。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虽然结果很重要,但过程更加重要。举例而言,如果孩子在某次考试中得了满分,家长不能只表扬孩子取得的成绩,而要同时表扬孩子平时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让孩子明白“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3、表扬成长,而非表现。就某一个具体事件而言,家长不能只着眼于当前事件的好坏,而应该表扬孩子的成长,比如告诉孩子,“与上一次相比,你又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并帮助孩子分析结果,让孩子形成从实践中汲取经验、吸收教训、改善自己的习惯。
作者:全国心理普及工作联盟科普讲师唐义诚
本文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文斌进行科学性把关。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供稿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