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个海拔最高的园博园到底有多难青海科技报 2020-08-14 |
图为置身于园林中的河湟民居。
图为园林一角
图为园区内的通海阁
西宁园博园所在地,过去为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用地,园内有大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这片工业用地,过去以沙滩地、河滩地为主,难以直接种植植被,现在它被改造成了植物的乐土。
鸟语花香、丛林浸染、民居错落、碧水辉映……近日,目前国内已建成开放海拔最高(平均海拔2200米)的园博园——西宁园博园免费开园迎客。总占地面积134.69万平方米的西宁园博园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镇,2015年,西宁市牺牲规模工业产值170亿元,将436万平方米的工业用地用于园博园建设。
在这里既能享受北方园林的雄伟壮美,也能观赏江南园林的婉约清秀,还能感受到岭南园林的灵活多元、兼容并蓄。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恶劣、施工难度大,西宁市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将工业园变成大花园?对此,记者专访相关人士,揭秘不一样的西宁园博园。
青藏高原上建园博园
苗木成活率、大面积人工湖建造是难题
园博园是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生态、文化、经济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西宁园博园地处西宁市多巴新城和甘河工业园区之间,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走进西宁园博园,通海阁、河湟民居、景观木亭、亲水平台、游船码头映入眼帘,月季园和丁香园两个专类园竞相争艳,园内水系贯通、植物种类丰富。
很难想象,这样一座如画卷般的大型景观园林,如今就建在青海人民的“会客厅”西宁市。
从过去“漫天黄土不长草”到今昔两山披绿生态美,十余年间,西宁市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森林覆盖率逾34%,成为西北首个省会森林城市。但必须面对的是,“西宁市海拔高、空气含氧量低、气温低、降水少,大量景观植物品种难以成活,适合栽植的苗木品种有限。”在提及西宁园博园建设过程中最大难题时,西宁园博园和西堡森林公园建设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部工作人员罗如鹏对记者表示。
面对大面积的绿化苗木难以成活的问题,西宁园博园和西堡森林公园建设管理委员会根据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树形以及花期的不同特点,合理搭配栽植,用有限的苗木品种搭建出较好的绿化景观,并且选育了当地月季、丁香等耐寒、耐旱、耐土壤瘠薄的花木品种,培育出拥有高原特色的花海树阵,同时积极引进适宜生长的新品种,提升景观环境品质。
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负责西宁园博园一期丁香园的规划建设,该所工程师魏文龙说:“我们选择了一些已经适应高原气候条件的苗木品种,只要前期加大养护管理,待其生根发芽、苗木成林后,哪怕出现极端天气也不会影响苗木景观的效果。”
以占地面积6.7公顷的丁香园为例,丁香花为西宁市花,也是西宁园博园的主角之一。魏文龙介绍,丁香园中种植了什锦丁香、黄丁香、罗兰紫、布什、晚花紫等20多个丁香品种,遍布园区各个角落。
去了园博园,给大家印象最深的便是水。10座滚水坝、9座景观桥,湖水波光粼粼,置身在景观木亭内,一股江南水乡的气息扑面而来。据工作人员介绍,仅一期园区,水面面积就达28.1万平方米。
但是在当地缺水的情况下,大面积的人工湖建造是园博园建设当中遇到的另一大挑战。罗如鹏说,西宁园博园和西堡森林公园建设管理委员会将所有水系和湖面根据功能和地质情况,做了不同的防水工程施工,施工难度很大。同时引用国寺营渠和校场河两条水系为园博园供水。
换土回填打造植物乐土
“海绵”理念破解水资源难题
西宁园博园所在地,过去为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用地,园内有大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这片工业用地,过去以沙滩地、河滩地为主,难以直接种植植被,现在如何把它改造成植物的乐土?
魏文龙表示,西宁园博园一期丁香园建设过程中,首先对土壤酸碱度、微量元素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然后将园内碱性土壤、建筑垃圾,以及不适应苗木生长的红土在围造地形时填到土层最下方。最后,尽量使用园区外围的农田土回填,技术人员还会在土壤中施氮磷钾等有机肥、综合肥,将土壤改良成弱碱性。
园博园各类园林植物正常生长,需要相应水资源支撑。然而,西宁属于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园博园正常运营管护与当地半干旱气候之间的矛盾如何破解?
对此,罗如鹏表示,西宁园博园充分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利用园内湖泊、景观水系、道路管网等设施,建立起完整的水循环利用系统。
西宁园博园利用“海绵化”水循环系统;降雨时雨水可快速汇入排水管道和周边景观水系,再流入地势较低的园博湖中;在园博湖内修建泵站供整个园内绿化灌溉管网的用水,解决干旱地区造园的绿化浇水问题;灌溉水和雨水在经过上游1号、2号沉沙池的物理沉淀和表流湿地的生物降解过滤后,再次流回下游景观水系和园博湖。
循环过程中,园区海绵化不仅使水体得到净化,呈现出清澈见底的状态,更能促进园内绿地发挥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的作用。由此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旱时有蓄水”,实现水资源充分收集、充分利用。
不止于此,2021年,园博园二期将建成向公众免费开放,届时高原人民将感受到现代化科技创新应用于智慧景区所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官体验。
文/据《科技日报》
配图 马玉娟
责任编辑:王超
上一篇:青海茫崖——大美至简,苍茫之崖
下一篇:察尔汗盐湖:中国最大的钾镁盐矿床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