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灾区玉米抗旱栽培技术措施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19-09-19

   

  1、选择抗旱品种和抗旱栽培模式

  抗旱性强的品种水分利用率高,能够在有限的水分供应条件下获得较高产量。在多熟种植制度条件下,推广垄播沟覆保墒耕作技术,秸秆覆盖能够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加降水增蓄集雨;节水膜侧栽培技术也可以改善土壤水分供应情况,提高作物产量。

  2、开辟灌溉水源

  在绵阳、德阳、成都等地,根据河床地质结构特点,尽快组织专业人员开展“洪层找水”工作,提前采取地下水蓄集在完好的蓄水池中,等待玉米关键期使用。在阿坝、广元、巴中等山区规划建设一部分应急提灌站,从江河中提水保证关键期灌水。

  3、合理使用肥料

  适当增施磷肥,提高玉米抗旱性。

  4、保证关键生长期水分供应

  在播种期出苗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籽粒灌浆期等水分敏感期保证水分供应。

  5、选择节水灌溉技术

  根据情况采用沟灌、长畦分段灌或小畦灌溉以及隔沟交替灌溉,减少用水量。

  6、喷施保水抗旱剂

  在季节性干旱持续时间达到“一般干旱”(持续期20天、日均降水小于1.2毫米)时,叶面喷施FA旱地龙和LD成膜反光抗旱剂,延缓生长、降低叶温,减少叶片蒸腾耗水,实现避旱节水增产。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