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二化螟性引诱技术,虫害防治中的“美人计”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20-08-10 作者:最新技术 |

水稻二化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江西、湖南等地年年偏重发生,部分地区抗性严重。据最新的江西省病虫害情报看,今年冬代二化螟蛾量与去年相似,因羽化期不整齐而使孵化期延长,一代二化螟防治形势较严峻。多年来一直是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造成环境污染及农残问题,虽然物理防治也有,如杀虫灯诱杀,但成本较高不宜大面积推广。二化螟性引诱可使成虫雌雄比例失调,具有安全、高效、环保等特点,是水稻绿色防控技术中重要措施,常用于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虫害监测(可每1-3亩安置1套),在有机水稻、再生稻、稻渔综合种养等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二化螟性引诱技术原理:自然界中雌性二化螟成虫通过释放性信息素引诱雄性二化螟成虫前来赴会,完成求偶交尾,繁殖后代。性引诱技术就是通过人工仿生一个“假的”雌性二化螟成虫(即“美人计”)释放性信息素,引诱并捕获雄性二化螟成虫,从而使得田间雄性二化螟成虫减少,降低成虫交配率,受精卵量少,因此二化螟基数能得到有效控制。
性引诱剂放置:在二化螟发生区,从二化螟越冬代羽化之前(或于成虫扬飞前一周、以监测为准)开始。性引诱剂诱捕器放置高度很重要,一般距离地面0.5-1米,根据水稻生长高度调节,生长前期高于水稻10厘米左右,中后期置于植株冠层之下5-10厘米;根据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程度合理调整性引诱剂诱捕器放置的数量和密度。
使用二化螟性引诱技术的建议:要注意定期更换诱芯,有的诱芯1个月更换,有的诱芯2个月更换,根据产品说明及田间观察而定;采取性引诱剂诱杀,需要水稻成片使用,少量田块使用不一定能达到防治效果;同时,宜结合多种绿色防控技术一起应用,如沤耕治蛹、稻鸭以及适时选用苏云金杆菌、绿僵菌等生物农药防治。
小结:在水稻上使用二化螟性引诱技术,不仅可以预测虫害,还可以防治二化螟,在虫害暴发前期放置几个性引诱剂诱捕器,可明显减少为害株率,为绿色水稻及有机水稻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作者:曾福祥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