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cy5xiQefYw45e9OqDyYspmWJDTinQUvRtF4.jpg

小麦秸秆生“金”变“银”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19-09-10

   

  “这两天,俺通过盛安合作社已经回收存储小麦秸秆近20吨了。”社旗县太和镇闫店岗村养牛大户唐林山看着饲草仓库里码放成山的小麦秸秆,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今年的牛不愁‘伙食’了。”

  今年麦收前,太和镇政府委托辖区的盛安生态农业合作社,在全镇8个行政村设立了12个秸秆回收点。连日来,盛安合作社利用20多套小麦秸秆捡拾打捆机,出动近百台运输车辆,轮班换岗,昼夜作业,开足马力回收小麦秸秆。

  “合作社负责免费帮群众回收秸秆,方便播种秋作物,农民朋友们都很欢迎。”该社负责人盛磊介绍说,回收的小麦秸秆一部分供应周边养殖场当饲料,一部分送到县里的发电厂做燃料,另外还联系了内蒙古、宁夏等牧区。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小麦能回收200—250公斤秸秆,需要投入人工、机损、运输等成本70元上下,而1吨秸秆能卖500元左右,收入还是很不错的。

  小麦秸秆通过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生“金”变“银”,不仅让参与的企业获得了收益,也让农民从中得到了方便和实惠。太和镇程庄村村民程相俊就从秸秆回收中找到了“生财门路”。他和朋友搭班,开着自家的四轮拖拉机转运秸秆。“一天能运四五百捆,一个麦季下来,能挣好几千元。”程相俊说。

  为破解全县85万亩小麦秸秆禁烧难题,今年社旗县变以往“预防式”禁烧为“消化式”引导,在大力推广小麦秸秆回收技术的同时,还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秸秆回收再利用。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或打捆清运回收的,县财政每亩补贴2元;每设置一个收储点并敞开回收小麦秸秆的补贴500元;购置秸秆粉碎机、打捆回收机,除享受国家正常农机补贴政策外,县财政另外给予国家标准50%的累加补贴。

  该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乔玉亭告诉记者,全县257个行政村共设立300多个秸秆回收点,今年小麦秸秆打捆清运回收面积将突破90%,小麦秸秆回收创造的综合价值将会超过6000万元。

  作者:孟向东 通讯员 杨银鹏 申鸿皓

  来源:河南日报

  审稿专家:纪绍勤、陈志新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