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津沽乡村开启“美颜”模式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成效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19-09-21 作者:文明乡里

   

  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日前发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天津市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上取得成效。

  国家统计局静海调查队抽选静海区21个村共210户农村居民,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专题满意度调查,从农民视角来感受农村人居环境的变化。调查数据显示:经过人居环境整治,区内垃圾清运规范了,街边绿化整齐了,卫生厕所增多了,田野乡间变美了。

  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21个村都设有垃圾收集点,每天组织专人来收集垃圾并清运,71.2%的被访者去年以来接受过垃圾分类宣传教育,38.8%的被访者已经开始生活垃圾分类。静海区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中,配套实施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实现户用厕所废水无害化处理,卫生厕所数量明显提升。截至今年6月,卫生厕所所占比重为43%,分别比2018年12月和2017年12月提高11.4和21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静海区持续推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49%的被访者已将户用“四水”(厕所废水、洗浴废水、洗衣废水、厨房废水)纳入收集处理系统,58.3%的被访者所在村,已实施农村污水治理。被调查村已经全部开展村庄“三堆”(柴堆、粪堆、土堆)“六乱”(乱搭乱建、乱堆乱摆、乱拉乱挂、乱停乱放、乱涂乱画、乱扔乱倒)整治行动,并将村庄环境集中清整活动列入常态化,与去年之前比较,农民环境卫生不断改善,89.5%的被访者认为村“四边”(路边、河边、村边、厂边)环境卫生有所改善,84.7%的被访者认为村内环境卫生有所改善。(记者雷风雨)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