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不能一味“水泥化”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19-10-31 作者:文明乡里

近日,笔者下乡时看到,不少村组街道、农民房前屋后被水泥覆盖,有的村庄为了追求“一马平川”的效果,还要填湖平壑,搞得到处都是混凝土。


 

水泥硬化自有它的好处,有时农户晾晒粮食也很方便。但是一味如此,也会带来其他方面的问题,影响水源涵养就是一例。不渗水的水泥用得过多,下雨时乡村吸水、蓄水的能力就会下降,对于乡村的小环境也有影响。

如今,随着乡村建设的开展,道路、广场建设增加,然而并非只有“水泥”一条道。乡村本身有很多环境友好型材料,石材、砖瓦不少,利用起来也方便,不必一定再走过去城市建设追求硬化的老路,吸纳新的环保理念,保护好原有的河湖、湿地、沟渠,在新建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配套设施上花点儿心思,在发展中打造一个吐纳顺畅的“海绵乡村”才好。

 

作者:姚媛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