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7383740_SM.jpg

如何面对灾害及灾害的定义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 2019-07-26

  1)“居安思危”是对灾害的正确态度

  我们认为,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将灾害对人类生命安全、身体健康,以及对财产的损失、环境的破坏等减小到最低程度是可以达到的,而且是应该必须为之努力的。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除了火山爆发外,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都有发生。我国目前又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期,城市化进程迅速,各种事故灾害处在高发期。因此,从国家政府层面采取各种减灾防灾、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等一系列措施外,而公众必须要有相应的科技知识的教育普及和心理素质的准备,“居安思危”以及“有备无患”(有备未必无患,但无备必有大患),是对待灾害的正确态度。

  2)“突发公共事件”是各种灾害的总称

  灾害原因种类繁多。“天灾人祸”意指自然的、人为的造成的灾害的原因及种类,但仍然很难囊括。我国政府现在将各种灾害归纳为“突发公共事件”,顾名思义,这些事件,是突然发生的,是影响着公共范畴的,是危及到人群的伤害的以及财产、生态环境、社会安定的紧急事件。

  2006年国务院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制,将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类,即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事故灾难(如矿难、井喷、车祸等)、公共卫生事件(如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新发传染性疾病等)和社会安全事件(如恐怖活动中使用放射性物质、化学毒剂、生物试剂、爆炸、投毒等)。

  在此总体应急预案基础上,又形成了相关的各类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和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等,如《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预案》。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在当今全球面临灾害挑战的严峻形势下,国家制定这一系列重大的应急预案,以及随之通过的相关法律法规,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居安思危,预防为主,依法规范的科学精神和务实作风。无论是在常态下的生活、生产、工作,或是在包括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十分重大的、影响广泛的、举世瞩目睥活动中,无论是对专业的减灾防灾医疗部门,或是对社区、家庭、公众、预案的制度、实施都将起到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李华慧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