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2168070_SM.jpg

现代社会使灾害全球化了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 2019-07-29

  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对各种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事件报导越来越多,灾害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工作的关系越来越为密切。灾害原因不同,种类繁多,几乎很难用一个词来确切表述,但用中国的成语“天灾人祸”来概括,却也颇为恰当。

  自从20世纪后二十年至21世纪,包括我国在内,全球灾害的形势十分严峻。2001年美国发生的“911”特大恐怖事件,影响之大,受害之众,可为现代“人祸”灾害之首。2003年我国发生了“非典型性肺炎”(SARS),这种开始为不明原因的疾病,传染性很强;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波及了多个国家;2005年美国的卡特里那飓风,巴基斯坦的地震,2006年印尼地震,以及一些国家此起彼伏的恐怖活动……从一个侧面看,世界真是多灾多难。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在人类交往密切频繁的社会,在高科技的今天,重大的灾害事故无论就其灾害的原因及影响(包括心理上受到的打击),虽然发生在局部(某一地域),但有时可以迅速扩展至全球,早晨在地球那端出现,飞机可以轻而易举地将病菌来回传输。

  我们不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耕文化,我们的社会、社区,我们的绝大多数人,通常依赖于从另一个地方、部门、人群中获得日常的能源、饮食、食物以及活水、垃圾的处理;我们的城市,在栉比鳞次的建筑、车水马龙的街道上,还有着纵横交叉的管道、盘根错节的网络,凡此种种,现代灾害的危害远比半个世纪前灾害的发生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著者与最近(2006年7月)来华的美国著名医学救援专家帕比教授(Prof.  Pepe)对此的讨论,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局部的灾害在走向全球化!”在即将到来的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它的规模与影响,即使有一个小的局部的灾害,我们不能不有充分的思想、行动上的准备。这不是危言耸听,算是科学箴言吧,目的是将可能发生的灾害、造成的危害减小,减小到最低程度的负面影响!

责任编辑:李华慧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